中小企业如何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

CIOAge 数字化转型
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数字化产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重用。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市场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稳就业、促发展、保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经济社会的转型起着重要的推动力量。鉴于自身特质,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短缺无力转型的困境。本文通过剖析中小企业特点,破解数字化转型障碍,提出了适合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394807]]

近年来, 以大智移云区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与迭代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更是引发了产业内部的变革创新,引领了我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党中央、国务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并在国家战略层面作出系列部署。

我国数字化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2019 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8.5 万亿元 ,占GDP 总量的36%,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28.8 万亿元,占数字经济规模的80.2%〔3〕。数字化产业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居了重要的支撑地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2020 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助推了我国数字化产业经济的纵深发展,加速了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据埃森哲调查报告显示,80%的受访企业疫情期间部署了远程办公工具,63% 的受访企业加强了线上渠道的布局,11% 的企业2020 年数字化投入已经转化为经营绩效〔3〕。

数字化经济的迅速发展及领先企业转型成功的案例,为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分享了宝贵经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01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

根据2011年6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 号),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不同行业对中小企业衡量指标标准不同,无法横向比较中小企业间经营规模的大小,但是能够确定的是,中小企业在本行业中处于较为弱小的地位。我国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3 亿户,中小企业约占有90%比例,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稳定就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为了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动力,相继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全面健康发展。特别是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国务院多部门陆续出台减税降费优惠、加大金融支持、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等多方面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强运营能力,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具有四项基本特征。

1.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差

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自有资本少、市场占有份额低、融资能力差、现金流量少、产品科技含量低,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薄利多销赢得市场,市场敏感度强。这种低投入、低回报、低现金流的经营模式限制了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科技创新等“专精特新”高质量高品质的发展,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难以得到提升。一旦外部市场环境恶化或产品价格出现波动,中小企业极易出现现金流中断、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严重威胁到企业的持续经营。

2.管理水平弱化,融资能力不足

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是盈利,中小企业也不例外。受制于企业盈利能力水平, 中小企业管理层为了维持持续经营,会更多地关注企业经营利润,无暇也不愿意倾注更多的精力和成本用于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小企业往往会出现岗位设置、人力资源、内部制度、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内部治理体系薄弱现象,内部管理流程不规范、财务数据不清晰、内外部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风险评估等级低等,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3.经营方式灵活,创新能力不够

中小企业规模小,生产运营投入资金少,产品技术含量相对低,市场适应性比较强,对市场变化比较敏感。同时,中小企业人员较少,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决策程序简化,决策效率高,管理者的经营决策落地实施快。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企业能够随之快速进行调整,转型快、经营方式灵活。中小企业大多处于生产链的末端,体量小、盈利能力弱、现金流少;而技术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员成本高、时间周期长、研发风险大。中小企业在经营仅仅能够维持正常运转的情况下,面对技术创新显得心有余力不足。

4.市场主体众多,发展潜力强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以多种所有制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营范围涉及了一二三产业,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载体。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缴纳的税金占全国税金的50%以上、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国GDP的60%以上、技术创新占全国比例的70% 以上、提供了80% 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全国各类市场主体90% 以上[2]。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经济、促发展、强创新、保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稳步高质量发展。

02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问题

数字化转型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实践,逐渐被人们认知和熟悉,数字化也从原来的一个概念、一种工具逐渐发展为一种变革。数字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有关机构研究推测,在不考虑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数字化转型可以使制造业企业成本降低17.6%、营收增加22.6%,使物流服务业企业成本降低34.2%、营收增加33.6%,使零售业企业成本降低7.8%、营收增加33.3%[5]。数字经济的发展潜力可窥一斑。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国数字化领军企业更是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抗冲击能力,据埃森哲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20 年第一季度全国GDP 下降6.8%,普通企业营收下降了17%,数字化领军企业下降了4%;2020 年前六个月全国GDP下降了1.6%,数字化领军企业营收增长超过了3%[6],抗风险能力和综合运营能力极强。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并非如此顺畅,中小企业整体来讲,仍处于观望和谋划状态,尚未进行实质性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这与中小企业自身特质密切相关,无资金、无人才、无技术、无平台、无资源等等均限制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困难重重。

1.顶层设计不成熟,路径不清晰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赋能企业发展的新动力,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企业不管是主动作为还被动接纳,数字化转型已经是必须面对的课题。但是实现数字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并产生效能,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根据《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0)》报告数据显示,89% 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8%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践行阶段,仅有3% 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深度应用阶段。主要原因一是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尚不成熟。数字化转型到底转什么、怎么转、谁来转、转成什么效果,企业管理者尚未形成成熟的战略规划。二是数字化转型更加务实。数字化转型的效果显而易见,但目前产生效能的中小企业只占3%,且一部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并不成功。随着对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洞察,企业管理者更加理性和务实,希望缩短投入回报周期、增大投入产出正相关率,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更偏好稳妥。三是数字化转型路径不清晰。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地把各业务板块连上互联网就算转型完成。数字化转型是流程再造的过程,涉及经营管理、业务流程、IT 技术及企业文化等的系统复杂工程。

在数字化转型之前需要对企业各个板块的数字化程度进行摸底评估、分析业务诉求、确定数字化切入点,制定清晰的路径规划图。中小企业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人才储备少,数字化转型需要的懂管理、熟业务、精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缺少全面把控转型推进、精通转型路径的人才支撑;同时行业中转型成功的中小企业相对较少,缺少可借鉴的成功经验。顶层设计不成熟,转型路径不清晰,阻碍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2.内生动力不足,生存成第一要务

对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众多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归纳出中小企业面对数字化转型“知易行难”“转型是找死;不转是等死”“不敢转、不会转、不能转”等等众多现象。究其原因,仍然归结于中小企业自身特质的局限性,资金、人才、管理、技术等实力薄弱,内生动力不足。

1、信息化、数字化尚未完全建立,数字化转型基础薄弱。数字化转型大体分为三个步骤,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我国大多中小企业已经实施了信息化,但以初级阶段为主,主要为办公自动化和企业内部业务板块数据库的建立。这些数据库相对独立分散,数据标准不一致,普遍存在不兼容的问题,难以形成集成,打通数据之间的壁垒存在较大困难,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行业报告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关键业务系统间集成的占23%,实现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环节业务数据采集的占34%[2]。同时,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少筹资能力差,对信息化、数字化诉求低,投入成本少,信息化、数字化基础薄弱。

2、自有资金少、筹资能力弱,数字化转型投入低。中小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盈利能力弱,自有资金少。中小企业市场份额占有少,可支配的资源少,用于筹集资金的资本短缺,加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融资风险评估标准严,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数字化转型前期投资大,研发风险高,科研实力水平要求高,转型效益短期内不容易显现,在资金供应不足的前提下,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行业报告显示,我国有14% 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占年销售额的比例为5%,约70% 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不足年销售额的3%[2],与大型企业数字化资源配置相比投入严重不足。

3、成本投入多、转型周期长,数字化转型成本高。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系统的、全方位的颠覆性工程,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客户终端、内部控制等等方方面面的改革。数字化转型又是基于企业全面信息化基础上的迭代创新,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投入硬件设备、软件技术予以支持,需要精通管理、懂得业务、熟悉IT 技术的主导人才引领,也需要技术业务复合型人才落地实施。更为关键的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对于处于信息化初级阶段的中小企业来讲,实现数字化转型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实现部门间数据的融通采集,打通数据信息壁垒,实现有数据、可交互。之后,在信息化的基础上以全局的视角谋划数字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这一过程对于中小企业来讲,等于一边补信息化、标准化管理,一边筹备数字化转型升级,双重支出加大了研发投入成本。另一方面,人才匮乏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不仅需要专业人才更需要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为了满足对人才的需求,中小企业不管是内部培养还是外部聘用,都会增加数字化转型成本。再一方面,现金流不充足也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过程中的难题。数字化转型持续时间长,短期见效慢,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研发资金。在自有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只能通过各种途径筹集有息甚至是高息外部资金。时间成本、人员成本、硬件成本、软件成本、筹资成本等等,使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艰难且漫长。

4、人才储备少、复合型人才匮乏,数字化转型遇瓶颈。中小企业规模小,市场份额占有少,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在人才招聘方面不具有吸引力,薪资报酬与大型企业相比偏低,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优秀员工可发展空间有限,造成人才引不来、留不住、储备少。面对数字化改革大潮,数字化复合型人才成为各大企业的追捧,企业迫切希望通过数字化人才实现产业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提升效率提高边际产出。企业对数字化人才的大量需求和数字化人才供给短缺之间的不平衡,导致了企业间对人才的竞争,引起了高技能人才的流动。数字化复合型人才逐渐向规模占据优势的领先企业聚集,中小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更加贫乏。同时,数字化转型是全方位全链条、全员参与的变革,战略、管理、业务、人力资源、流程、制度等等每一环节每一岗位均涉及到数字化,均需要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从管理层至普通员工只有具备了数字化思维,方可保障顶层设计及落地实施的顺利开展。这种内生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比较奏效的途径,但是需要较长时间的孵化过程。根据相关统计,企业中数字化相关人才平均占比为20%,建立了数字化培养体系的企业占比为15%[2]。外部招不来、内部不具备,内外数字化人才的短缺成为阻碍中小企业数字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03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对经济社会的转型具有重大意义。针对中小企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国家多部委纷纷出台了多种相关政策和措施,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央网信办启动的“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6 个部门共同启动的“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等汇聚多方资源,从能力扶持、金融普惠、搭建生态等方面赋能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培育新经济发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全链条、全方位的变革,需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扶持,更需要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方能保障各项扶持政策落地生效,保障数字化转型顺利进行。

1.增强自身实力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特质的局限性,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相对薄弱,转型过程中面临着管理、资金、人才、技术等各方面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因此,中小企业尚需苦练内功,转变观念、规范管理、拓宽融资渠道、最大限度调配使用好现有资源、增强盈利能力,主动适应新形势、发挥自身优势,推进自我变革与数字化赋能,增强自身实力,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必要条件,提升应对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培养数字人才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急需的就是跨领域懂技术的数字化人才,包括数字化管理人才、数字化技术人才和数字化业务人才。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管理者对数字化具备了敏感性和洞察能力,才能制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发展布局,找到企业经营痛点和数字化转型切入点;技术人才具备了数字化专业能力或业务人才具备了数字化技术能力,才能领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推进数字化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把数字化转型工作落实走深。中小企业可组织员工充分利用“企业微课”、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网上学习平台等线上平台学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能,从企业内部培育数字化人才。同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沟通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数字化技术,企业提供数字化培育基地,共同构建长期高效的人才孵化机制。通过内外兼修、借力顺势、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式,中小企业可以培养储备适合自身需求的数字人才,避免了盲目性、提高了有效性、降低了培养成本,成为行之有效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捷径。

3.吃透用好政策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促进数字化和产业化融合,国家从政府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从减税降费财税优惠;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商和金融机构合作;征集推广数字化服务商、优秀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推介数字化赋能标杆中小企业和实践案例;组织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对接活动;建设线上技术培训平台;启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上云用数赋智”活动等等汇集多方力量,从各个方面扶持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也应该主动作为,优化组织管理、完善体制机制、调配内外部资源,利用好扶持政策,确保重点项目、重点产品、重点服务落地生效,提升效率效能。

4.标杆企业带动

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期,对转型路径和转型着力点并不是十分清晰,需要领先企业带动。领先企业也需要生态链上的中小企业进行互动,通过共享生产、共享数据等产生协同效应,优化生产互利共赢。领先企业可通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分享转型中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案例,使尚在探索期的企业对标对表、优化路径、降低风险、降低转型成本。领先企业,特别是技术力量强的领先企业可以以行业重点业务和关键业务作为数字化转型方案的突破口,建设打造开放共享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中小企业“上云用数”,促进企业生产方式从流水线向网络化制造转变,逐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而实现生态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产生矩阵效应。

5.小步快跑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投入资金多、产生效益慢。中小企业资金实力弱、专业人才少、技术力量薄,生存仍然是企业的首要任务,一次性投入重金进行数字化技术改革,显然不太现实。企业管理者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整体谋划数字化转型战略方案,分析甄别企业发展痛点、数字化成熟点、价值提升点、运营关键点等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制定清晰可行的落地实施转型路径。同时其他业务板块保持正常运营,维持企业持续发展,供给数字化转型所需资源,保障数字化转型顺利落地生效。“全局谋划、分步实施、小步快跑”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过程中应该考虑的步骤。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中小企业也不例外。行业特质不同、发展阶段不一样,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也不一样。不论需求的缓急如何,企业均需要立足自身实际,立足长远规划,以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发展潜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中小企数字化转型,危与机同在。

责任编辑:华轩 来源: 数邦客
相关推荐

2020-10-09 15:55:59

数字化企业转型

2023-12-25 13:52:04

2022-08-07 23:40:31

数字化转型安全数字化

2022-04-28 16:02:55

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

2017-07-10 13:49:44

数字化转型匠心

2019-09-02 15:14:54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2-06-10 14:13:43

数字化转型企业IT中小企业

2022-05-27 14:08:51

数字化中小企业

2022-02-10 12:01:17

运营商数字化转型工信部

2020-06-01 15:02:52

数字化中小企业转型

2020-03-19 16:13:50

中小企业数字化银行

2022-03-15 13:04:05

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IT

2022-07-20 16:07:12

数字化转型大数据中小企业

2021-04-27 11:01:34

联想

2023-03-31 15:08:05

2021-01-28 13:55:23

数字化转型数字中台

2020-04-07 17:16:54

云计算数字转型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