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城市的“病与痛”

CIOAge
自打智慧城市概念一出来,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华为等巨头,就快速进入赛道,开启了跑马圈地的战争。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可谓如火如荼。可从微观角度细查,普通人却对智慧城市建设感知颇少。

权威数据显示,当前中国超过 83% 的城市,都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不难想象,这已经是一门扎堆抢钱的热门生意。

因此,自打智慧城市概念一出来,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华为等巨头,就快速进入赛道,开启了跑马圈地的战争。

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可谓如火如荼。可从微观角度细查,普通人却对智慧城市建设感知颇少。

那么,本篇文章会着重解答:

  •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到底有多复杂?
  •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哪些固有难题?
  • 中国智慧城市到底是硬需求,还是追风赶超的绩效工程?
  • 入局智慧城市的政府、厂商,如何解决建设中的「病与痛」?

*当前,不同厂商对智慧城市、智能城市等称呼的使用有不同要求,但不同称呼所反应的本质在外界看来相差不大。因此,为了相对准确,本文会依照不同厂商所涉及的不同段落,交替出现两个名词,请读者朋友不要在此点过多纠结。

01、建设智慧城市,是极其庞杂的过程

作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我们既享受着城市的便捷,也不得不忍受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秩序混乱等「城市病」。因此,很多人都希望城市能在科技的加持下,变得更为智能。

仅以智能红绿灯调度来举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智慧城市的价值。当前街道上的大部分红绿灯,变灯时长是一样的。这就导致车多的时候,变灯时间过短;车少的时候,变灯时间过长。

如果给每个街口的红绿灯安上智能摄像头,同时将摄像头采集的信息反馈给城市智能大脑,那么根据车流量来调节红绿灯时长,是不是会让交通更为顺畅呢? 

2.png

阿里依靠「ET 大脑」,仅用三个月就让杭州市萧山区的交通拥堵状况缓解了 10%~20%

现在我们每天打滴滴,用高德、百度地图,很容易明白交通大数据的概念。可这件事放在以前,是没人相信的。

当年阿里想要改善杭州拥堵状况时,连整日跟道路、车辆打交道的交通部门都拿不出办法,也没人相信每天加班到深夜、没太多机会遭遇堵车的工程师们,能解决这么复杂的难题。

从现在的视角来看,红绿灯调度只是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小部分。红绿灯调度也是最容易落地、最容易产生效果的智慧建设之一。

虽然红绿灯调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可我们都知道,光有红绿灯调度,别说是智慧城市,我们连智慧交通都构建不起来。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城市总裁郑宇认为:

「只做红绿灯调度,其实只需要用一种数据,就是交通本身的数据,但真正把交通做好,所要涉及的数据却是方方面面的。交通其实是大交通概念,模态混杂,网约车、出租车、大巴、地铁、高铁等都是联动的,都需要考虑其中,而且不同时间段的交通情况也不一样。」

由此可知,智能城市建设是一个极其庞杂的过程,这中间要糅杂大量时空数据。而在数据收集、分析、反馈的过程中,又会出现很多难以预料的问题。

02、数据孤岛过多,底层数据不通

「ToB 行业头条」在采访中问到郑宇:「光是智能交通就要调动多个交通部门的数据。如果落地到智能城市,企业要怎么协调多个政府部门,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将信息孤岛串联起来呢?」

无疑,这是智能城市建设过程中,所有机构、厂商都要面对的首个难题。且不说智能城市的建设者技术好不好,如果没有互通共享的数据,就算有再牛的技术,也发挥不出优势。

阿里能让自己的 ET 大脑落在杭州,一方面是杭州敢于尝鲜,其次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杭州是阿里的大本营。杭州敢让阿里试错,敢把交通数据拿出来交给阿里做分析,其他城市敢这样吗?

我们都知道与政府打交道是很麻烦的事情。别说企业,光是个人办证件、开证明,都需要跑多个机构,还要想办法证明「我就是我」的无聊问题。

郑宇说道:「现在很多城市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即公交、地铁、网约车都归不同部门管,有的是公安局,有的是交委,有的是城管,这必须要打通底层数据,把平台打通。我们可以帮助政府提供平台和技术,但底层还是需要政府去协调。」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主流互联网巨头几乎都仿照阿里,把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块试验田放在了自己的老家。

比如,腾讯在深圳、百度在北京海淀、京东数科在宿迁……毕竟,自己家乡好办事,政府首脑愿意发力,其他部门的配合度也会更高。

一座城市如果真想实现智慧城市的愿景,首先就要打破政府各机构、各部门之前的信息壁垒,将一个个信息孤岛串联起来,真正做到协同发展。否则没有流通数据的智慧城市,都是骗人的噱头。

当然,很多城市的数据(如公安部门)会涉及到隐私等问题,可面对这种数据,我们不能天然地选择不处理,直接忽视掉这些数据可挖掘的价值,而是要把敏感数据进行分类、做好梳理,真正找到脱敏可用的数据。

不然,别说是智慧城市,很多地方可能连一卡通都办不成。

03、智慧城市多噱头,扎堆投入无产出

从实际生活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城市更加智慧、更为智能,肯定会让我们生活更为便利。这种价值是巨大的,也是值得想象的。所以智慧城市的风口一出现,就会有多家厂商参与竞争。

可俗话说得好:任何一件好事,如果成为追风赶潮之作,就很容易变成有问题的坏事。

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可扪心自问,当前或是未来可预计的两三年内,我们的人工智能水平足以完全落地吗?我们的 5G 建设、大数据分析能力到底有多强呢?

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只是刚刚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个初级时间点,就有超过 80% 的城市提出了智慧口号,可想而知,这里面会有多少投入打了水漂。

不是我吐槽智慧城市,即便是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尚有若干乡村还通不上公交。那这 80% 的城市里,会有多少城市没有一线城市的一个区、一个县发达呢?

如果一个城市连美团外卖都没有,还扯什么智慧城市啊!

知乎网友「午夜没有胸临」曾在相关问题中回答:「最近参加了相关培训。99% 的打着资质做智慧城市业务的公司,做得不是智慧项目,不是做事。」

在他看来,这些公司做得基本是「政府官员完成业绩的供应商」或是「政企响应国家指导兴修工程的承包商」。

至于为什么他们叫智慧城市或者物联网公司,「只是因为这几年国家提,有研发补助,有项目资金,跟智慧城市这个产品本身关系不大。」

可能很多人觉得「ToB 行业头条」采纳的只是一家之言,故意唱衰智慧城市。知乎网友的看法也有失偏颇。那么,我们就拿一些更权威的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

2018 年 6 月,阿里云研究中心发布的《城市大脑探索「数字孪生城市」白皮书》,对我们的担忧给予了肯定。

白皮书提到,目前中国的智慧城市总投资已超过 5000 亿元,可大多数智慧城市更像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植物人」,并不具备拥有智慧的「最强大脑」。

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甚至认为:今天所有的智慧城市概念,是让政府在城市管理上花更多的钱,塞进更多的设备,现在所处的「智慧城市」没有大脑,城市管理者并没有把数据当作城市的资源,只是看成所谓的「技术工具」。

远的不说,就从我们身边来说,因为技术没落地(比如视觉识别不精准),「董明珠闯红灯」的乌龙闹剧只是偶然吗? 

[[284763]]

董明珠「闯红灯」实际是公交巴士贴着董明珠头像,刚好被摄像头拍到,人工智能系统误以为是董明珠闯了红灯

再有,为了面子工程,我们造过多少无用设施?

比如北京多个十字路口都有闯红灯实时摄像的大屏幕,可这东西如果不和支付宝、微信挂钩,直接扣闯红灯人的钱,这种把眼睛完全涂黑的做法能威慑到谁? 

 

[[284764]]

 

 

 

北京中关村十字路口的闯红灯实摄大屏

 

还有北京公交站的电子站牌不知道搞了多少年,可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有多少电子站牌能一直更新、维护、准确报站?是不是大部分电子站牌屏幕一直不亮、不准或是被人为破坏呢? 

5.png
相关北京公交电子站牌损坏的报道

这些钱就白花了不成?这种探索一次次失败,为什么还能一次次上马?试问,连这种最初级的建设都难以实现,对于未来几年的智慧城市建设,谁还有信心呢?

04、缺乏整体规划的智慧城市,如何盈利产出?

前面两段重点提及了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壁垒、数据孤岛、噱头太多难落地」等问题,但归根结底,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政府在主导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整体规划。

且不说建设智慧城市,光是「拉链公路」就让很多城市挠破了脑皮。管燃气的不管水,管水的又不管电,这里头再揉上管道路的、管交通的,基本就成了一锅粥。 

[[284765]]

「ToB 行业头条」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计算机世界研究院曾面向普通民众,调查过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65.59% 的受访者认为建设过程中存在「缺乏整体规划、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等问题。

很明显,不解决这三个问题,只会让更多钱打水漂。

还有,智慧城市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但谁愿意为这些可以被解决的问题买单呢?

交通拥堵缓解了,交通道路部门愿不愿意花这个钱?各种人工智能安防应用后,社会更安全了,可这钱到底是政府出,还是社区、物业、地产商出呢?

生活更便捷、社会更美好,当然会大幅提升一个城市的经济产出,降低运维费用。可我们并不知道这笔涉及多个部门、多家公司,甚至是涉及千万人生活的账,到底要怎么算?

这么一看,智慧城市如何产出?建设智慧城市的企业如何盈利?政府建设完智慧城市又要怎么发展?这些问题都是算不清、理不明的「糊涂账」。搞不清楚它们,智慧城市发展肯定还会碰更多钉子。

在这个时间点,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财大气粗,科技水平高,肯定能率先找到可应用、可落地的场景,它们就算理不清模式,也可以先往前走,毕竟城市大「有钱」。

苦就苦在了追着一线城市走的小城市。它们搬来了智慧城市的「壳」,却在筹划建设、运营等层面,搬不来智慧城市的「核」。

再有,竞逐大城市项目的一般都是大公司。比如上文提到的北上广深杭等城市,基本成了 BATJH 的试验田。大公司和大城市一样,都没有迫切的变现压力。

相关行业专家对「ToB 行业头条」说道:「建设智慧城市的企业肯定要考虑商业经营和财务状况。从目前来看,建设城市的过程中,企业会获得相应的资金。从长期来看,企业对城市进行运营,也会有一些收入。」

可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同时又说道:「其实,智慧城市的各种盈利模式都在探讨过程中,很多政府、机构、厂商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也不知道当前构想的盈利模式能不能跑通。」

更有智慧城市厂商直接对外宣传:「我们并不是因为很清楚地看到明天有多少收入才做这件事情,我们做智慧城市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希望我们的技术能够服务于我们的行业,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当前这个阶段,不管是阿里建设杭州,腾讯建设深圳,京东数科建设雄安、宿迁,其实更多是为了打造全国标杆、世界标杆。

大公司有钱,它们就有资本谈更多情怀;大公司家大业大,所以就敢提前布局。大公司没必要把落脚点完全放在盈利上,它们可以把建设智慧城市当成是技术落地的尝试。

可是,并不是所有城市都是北上广深,也不是所有公司都是 BATJ!

巨头可以用实力压住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病与痛」,可入局的小城市、小厂商哪怕是单纯为了生存,也一定要有统一的规划,找到靠谱的盈利模式。

否则,智慧城市很容易成为「前期投资热如潮,后期烂尾无人收」的尴尬项目。中国智慧城市的「病与痛」,也极有可能成为它们沉重的负担。

 

 

责任编辑:未丽燕 来源: ToB行业头条
相关推荐

2020-07-21 11:09:04

物联网智慧城市技术

2017-07-07 12:26:17

智慧城市信息技术网络

2017-09-10 10:07:04

智慧交通互联网交通拥堵

2020-05-27 10:49:33

智慧城市物联网病毒

2017-03-07 10:32:11

智慧城市王茜网络

2021-02-24 13:53:59

智慧城市智能城市化

2017-09-11 11:51:19

华为

2016-01-20 16:24:48

NEC

2024-01-03 14:20:01

智慧城市物联网

2023-03-21 12:46:30

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数据

2016-07-15 16:58:35

秦皇岛

2011-12-27 16:50:46

浪潮中国安防

2020-06-17 13:58:19

Sidewalk La智慧城市多伦多

2021-09-02 17:30:57

智慧城市物联网

2013-01-14 17:05:28

智慧城市绿色ICT

2022-05-27 12:25:57

智慧城市人工智能

2022-07-13 14:58:04

智慧城市物联网

2013-11-18 14:16:47

智慧城市

2020-12-02 18:37:29

智慧城市智能人工智能

2019-08-26 11:21:33

51CTO技术栈公众号